资讯内蒙古长城文化咋发展专家学者这样说

9月6日,“中国长城学会内蒙古长城研究会学术年会暨武川县长城文化研讨会和内蒙古长城科普摄影展”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举办。来自区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内蒙古长城遗存、长城文化、长城历史以及武川地方文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内蒙古长城研究会名誉会长宝力格说,内蒙古的长城分布最广,经历的朝代最多,许多旗县都有各式各样的长城墙体。他认为,爱国精神是长城精神的核心,我们研究长城,要突出研究长城精神。

内蒙古文物局原副局长王大方提到的关于内蒙古古代修筑长城的方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说,长城有的是修建山险墙和劈山墙,就是利用自然山险或是将一些悬崖绝壁削劈而成。还有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于长城沿线地理位置不同,有高山峻岭也有沙漠戈壁和黄河高原,为了避免长距离运输,明以前修筑的长城在山区均采用石块,在平地则都用黄土地。此外,还利用善于爬山的山羊运送砖石和石灰土。

总之,内蒙古长城规模宏大、结构严密、体系浩繁,在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业绩,了解内蒙古长城的工程与建筑结构,可以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保护长城提供现实依据。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蒙林运用详尽的资料,部分还原了武川年的历史风貌。他说,武川的农作物品种丰富,有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其他杂谷等。工业作坊有制作铧犁、铁锄、铁锹、铁镐、铁锅的,有制作条毡、毡帽、毡袜、毡鞋的,有制作水斗子、箩筐、筛子的,也有制作烧酒、粉条的。今后,武川县可利用宝贵的长城文化品牌,带动当地的旅游,带动武川农副产品等相关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长城良性循环。

武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武明光说,各民族在武川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长城便是其中之一。他说,在有着“北魏重镇”之称的武川境内就分布着5个不同朝代兴筑的长城,其中有秦汉长城、金界壕、汉外长城、西夏长城、北魏长城,主要分布在武川县的西部和南部的大青山、得胜沟、西乌兰不浪、哈少、二份子等。这些长城遗址是武川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首先应该保护传承,然后从保护传承的角度再加以开发。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古代工程的奇迹,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年,长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朝为止,长城修筑的总长达里。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秦、汉、明三个朝代,都超过了里,故称之为“万里长城”。

此次活动由中国长城学会、内蒙古长城研究会、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武川县人民政府主办,武川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武川县教育局承办,旨在加强对内蒙古长城历史、文化及遗存的研究,促进有关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

包头市固阳县文化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吴春龙说,武川县境内有大约有.89公里秦汉长城,历经了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如今遗址清晰可观。他认为,这是武川县宝贵的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秦长城这一古老遗迹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武川县政府党组副书记王月红说,武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挖掘武川长城文化内涵,促使武川长城文化资源优势向着旅游经济优势转化,为武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来源:内蒙古旅游报

作者:李樱桃

编辑:杨丹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旅游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