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贫困户李锦正在养殖小牛犊。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6日电(记者于长洪、李云平、于嘉)清扫牛槽、喂草加水、整理圈舍……53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先锋镇贫困户李锦在牛圈里忙碌着。
“再过几个月,七八头‘扶贫牛’一出栏,能挣10万元,外债也就还清了。”他说。
李锦患有糖尿病、丙型肝炎等疾病,求医多年几乎花光了积蓄。年,他成为精准扶贫户后,先是获得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买了一头奶牛,又用后期享受到的1.2万元扶贫资金和借来的3万多元买了12头牛犊,让奶牛哺育牛犊,牛犊育肥后出售,收入十分可观。
“产业扶贫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李锦说。
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内蒙古多个旗县着力推进产业扶贫,贫困户的心劲儿有了,整体脱贫的后劲儿增了,拔掉“穷根儿”的速度快了。
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镇扶贫车间,75名贫困户通过制作拖鞋实现就近打工。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年至年,内蒙古累计投入扶贫资金亿元,其中,70%以上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肉牛、肉羊、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帮助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些地方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创建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近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个县从年起整合扶贫、涉农等资金,依托冷凉气候,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以“蘑菇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挪穷窝。
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的一栋蘑菇大棚里,稳定脱贫户郝三换忙着为菌棒通风。“我成了按月领工资的工人。”郝三换说,她和老伴儿年以前只在旱地里种庄稼,年收入五六千元,小儿子读研究生的费用还是东借西凑。
食用菌基地计件算钱,郝三换一天给个菌棒打眼通氧,能挣多元,特别是5月到8月旺季挣得更多。“一年挣两三万元,活儿也不重。”她说。
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生产地膜等农资,该公司向贫困户销售农资时价格降低15%。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位于阴山南、北麓交界地带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今年有望完成脱贫摘帽目标。卓资县委副书记赵建军说,他们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办扶贫车间,发展服装、工艺品加工等项目,解决多名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快致富”。
卓资县福祥小区的巧手手扶贫车间内,上百名贫困群众用化纤布料编织收纳筐等产品。“经过专业人员指导,我们可以熟练编织收纳筐和汽车坐垫,每人月收入元以上。”58岁的刘二女说。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还有很多。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曹思阳说,年,全区以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为主要抓手,帮助6万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此外,内蒙古还因地制宜,鼓励部分贫困户以光伏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享受分红、增加收入。
在察哈尔右翼中旗,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每户享受光伏发电分红0元,持续20年。在卓资县,贫困户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扶贫资产折股量化等资产收益增收。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扶贫林果基地项目区内2年前栽种的杏树、海红果树开始萌芽。项目区果树养护专家王来恩说,农民用土地入股,果树收益也归他们所有。拿海红果来说,再过一两年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上万元。
年,贫困户王占文退耕还林的30多亩地种上了白水杏和海红果。“过去好年景每亩地收入也就元,一年挣不了元。”他说,如今在家门口经营好果树,就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