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95后大学生返乡为中国乡村注入新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题:“95后”大学生返乡:为中国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作者马知远

十月末,正值深秋。过了农忙时节的乡村,基层工作依然繁忙。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80公里的武川县大沙岱村,赵彩荣不时与同事用方言进行着交流。

图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沙岱村。赵彩荣就在此工作。 马知远摄

赵彩荣是一名“95后”,今年年初,她参加当地公开选聘行政村两委工作人员的招录考试,并一举成功,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赵彩荣说。

“在乡村工作内心很踏实。国家现在正在提倡乡村振兴,在乡村会有更多机会,发展空间也很大。”赵彩荣说道。

图为高智杰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乡间工作。 马知远摄

无独有偶,在大沙岱村往西余公里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同为“95后”的高智杰也在乡间忙碌。他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考试,返回地处偏远山区的家乡工作。

高智杰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赵彩荣则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习工业设计的高智杰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主修电子商务、金融学专业的赵彩荣也是品学兼优。他们原本可以留在城市过上更吸引年轻人的都市生活,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基层。

图为赵彩荣在村内的一处树林旁。她说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 马知远摄

面对身边亲戚朋友的不解和惋惜,赵彩荣说:“现在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一样,联系非常紧密,我所学的知识在这里有用武之地,不会担心被埋没。”

图为高智杰在办公室中工作。 马知远摄

高智杰则表示:“我的专业可以把品牌与农产品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农产品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让农民有更多的收入。”

正如高智杰和赵彩荣所言,如今的中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最偏远的农牧区也能接通网络信号;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迅速,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就能将农产品销售一空;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应用,让盐碱地也能种出水稻……

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农民通过快递车将农产品售卖向全国。 马知远摄

在采访中,两位“95后”对记者说,广阔的乡村天地需要新鲜血液注入,基层乡村的历练对今后的人生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图为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耐盐碱水稻种植基地,耐盐碱水稻实现丰收。 马知远摄

临别时,高智杰的一番话讲出两位基层工作者的心声:“用青春扎根基层,不仅需要仰望星空、大展鸿图的情怀,更需要脚踏实地、潜心笃志的魄力。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和我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为美好中国的明天出一份力。”(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