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扁平疣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3050.html
我对北京城最深的印象是自行车,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成片成片的呼啸而过。那时自行车是许多家庭的标配,就差上户口本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母亲要给我买自行车,她看上了一款永久51型,车把比一般的宽,三角大梁也比普通自行车长些。我个子高,母亲认为适合我。那天请了个会骑车的邻居小孩,从西四的自行车商店推回三里河的家,她不让人家骑,怕不安全,我也只好跟着自行车走。后来这孩子成了我学习骑车的师傅,那阵子是他骑车多,我推车多。到后来,我骑车可以前后同时带上三个小孩儿。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一款专门为农村设计的车,不仅后衣架是双杆支撑,前叉子还加了保险杠,充分考虑了载重+土路的骑行状况。
北京的二环路就是过去城墙的位置,东西南北,出了哪个城门都是乡下。麦浪翻滚,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这已经是梦了,现在出了八环也见不到田园般的农村。七十年代末,我们追随狄源沧先生到乡村转悠,感觉出了东直门不远就是泥土的芬芳。这张照片是顺义县北小营公社东釜村,一片水塘,倒影迷人,远处的庄稼扑面而来。放到现在,估计围起来就可以收门票。都市里空气不够呼吸,到了周末大家逃往乡村,起码也要十环以外了。
现在好像没有自行车了,共享单车不算,它不是娶回家的媳妇。看看满街随处丢的车影,谁怜惜它。乡村也换了时尚,就算是农家院,也不是地里长出来的,花钱享受,吃喝走人。二十一世纪了,总要有新的气象,只是人的模样模糊了些,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
今天的长安街没有了自行车的阵势,顺义县也变成了顺义区,那片水塘还在吗。立此存照,留下念想,摄影的神奇就是这样。
年2月北京长安街
年6月北京顺义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