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内蒙老师花20元给学生买鞋,2

古语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词如今被用来形容老师为学生们呕心沥血地付出,突出老师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武川县就有这么一位老师,在学生家徒四壁的时候伸出了援手,给学生寄钱买鞋。

但在26年后,老师却得到了一套房。这故事里面的老师和学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一双鞋的钱值得学生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回报?

莫非这其中还有其他的难言之隐,不妨紧随下文一一看来。

情系母校,教书育人

20世纪70年代,曾就读于内蒙古武川县第一小学的张秀荣回到了母校任职。

武川县第一小学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所学校,涵盖了小学部和初中部。

而张秀荣回到这里教书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武川县第一小学是自己曾经的母校,周边环境熟悉,第二就是张秀荣的专业是师范专业,学的数学。因此,张秀荣回来教学,合乎情理。

从年开始,张秀荣就开始教初中部的数学课。一直到年9月份,这个时候的张秀荣已经31岁了,工作已有5年,数学教学经验相对丰富。

因此学校给张秀荣重新安排了任务,在新的一学期开始之后,张秀荣开始教导初二年级的数学,同时成为其中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普通教师和班主任相比,俨然后者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普通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教学科目的教导,提高本门科目的学生成绩。

而班主任则需要统筹兼顾,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各科成绩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做出一个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信息,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难题。

当时的张秀荣年仅31岁,精力澎湃,工作劲头十足。在张秀荣当班主任的班级中,共有学生50位,每当张秀荣站在讲台上,望着讲台下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都难免心潮澎湃。

张秀荣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学有所成,不负青春年华。

因此,张秀荣在每天下午6.30放学之后,都会主动将学生留下来进行免费补课。学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定,不进行强制性要求补课。

补课的内容也很简洁明了,首先就是让学生在内完成当天的作业,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讲解,最后在做一个统一的重难点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加强数学知识原理理解与记忆。

据张秀荣自己回忆说,当时武川县周边是没有培训机构这个行业的。不像当今的年代,各种培训机构多如牛毛,而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就算有培训机构,又岂能是普通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

因此张秀荣主动为学生进行辅导,完全是自愿原则,来自张秀荣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张秀荣对学生深沉的热爱。

挽救学生,命运转折

在张秀荣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发现一个名叫陈志德的学生成绩很好,名列前茅,但是家庭条件极差,身上穿的衣服有很多的补丁破洞。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上张秀荣时常去关心这个孩子。

又是一年寒来暑往,暑假过去了,武川县第一小学又迎来了忙碌的季节。在这个特殊的开学期间,张秀荣在自己负责的班级中一个一个地清点每一个学生的踪影,查看学生是否按正常日子来学校。

张秀荣老师认真工作的样子,颇有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女主角的风范。

张秀荣每念到一个学生的名字都会出现响亮的“到”字,可当张秀荣念到陈志德的名字时,迟迟没有等到回复。

张秀荣大声地向同学们询问道:“陈志德去哪儿了,有同学知道吗?”同学们齐齐摇头。此时的张秀荣心道不妙,出岔子了。

于是到了周末学生放假期间,张秀荣马不停蹄地自己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前往陈志德家进行家访,想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陈志德没有按时来到学校读书。

张秀荣骑车骑了5公里,来到了陈志德家所在的尹家沟村,多方打听才找到了陈志德家。

当张秀荣来到陈志德家之后,推开房间门,顿时感觉到了什么叫“家徒四壁”。此时的陈志德还忙着给家里做着农活,还没注意到老师的到来。

当陈志德回头看见老师来到后,不免心生惭愧又觉得尴尬。惭愧的是自己没有继续上学,尴尬的是家庭贫困,无法好生招待老师,少年的自卑感不免隐隐作祟。

张秀荣了解到,陈志德家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四个妹妹。同时父母亲身体有疾病,不宜过度劳动。因此陈父就打算让陈志德进城打工,补贴家中的开支。

在听完陈父的话后,张秀荣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为陈志德的悲惨遭遇而触动。

张秀荣强忍着泪水对陈父说道:“只有通过读书,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说罢将陈志德紧紧地抱住,在张秀荣的耐心劝说之下,陈志德最终如愿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再次回到学校之后的陈志德比之前更加刻苦努力。在内心深处陈志德知道,如果不是张老师的这次家访,那么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初中毕业的打工者了,想要出人头地,难上加难。

陈志德在经过初三的一年学习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武胜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陈志德的命运天平开始朝着好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偏移。

失去双亲,老师关怀

转眼间陈志德就来到了高中读书,高中的生活总是那么单调乏味,学生们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学,为的就是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但在陈志德高中期间,家中传来了一个噩耗,陈志德母亲病故。母亲的去世对陈志德打击很大,但并没有让陈志德丧失斗志,反而更加刻苦。

此后,每年高中的寒暑假,陈志德都会时常去往张秀荣家中,为张秀荣打扫庭院,整理家务。陈志德知道,张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可以说得上是自己的人生贵人。

但陈志德目前无以为报,只能做做简单的事情回报老师。一年又一年地来到张秀荣家中帮忙,两人之间的师生情谊更加深厚。

时间来到年,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陈志德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同时也收获了成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陈志德挥舞着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张秀荣家中,大声地告诉老师自己成功了,高考成绩位列全县第二名。也正是在这个时刻,陈志德感受到了“人生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

张秀荣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裤子早已经洗得发白,身上的衣服已经数不清有多少的补丁。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陈志德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张秀荣由衷地为陈志德感到高兴。

陈志德心里始终记得张秀荣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陈志德当时无依无靠,也只有这条道路才能更好地通往康庄大道,这句话也成了陈志德坚持读书的动力。然而祸不单行,在陈志德刚上大一后,家中又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父亲的去世,让陈志德在校园中的生活更加拮据,同时陈志德的精神也深受打击。从此陈志德就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但幸运的是张秀荣一直关心着陈志德,给予陈志德母亲般的关怀。

陈志德读书的地方位于长春市,长春的冬季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冬季的长春白天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夜晚甚至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

而当时的陈志德从武川县来到学校读书时,身上仅仅带了70元钱,为了能够省吃俭用,陈志德舍不得用钱给自己买保暖衣物,因此身上的手脚都被冻伤了,身边只有一双单薄的鞋子过冬。

虽然陈志德没有主动告诉张秀荣这件事。但是当张秀荣无意间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地心急和难受,当天寝食难安。

因此在第二天上午,张秀荣就立马到邮局去给陈志德寄了20元钱过去,并附信告诉陈志德用钱给自己买一双保暖的鞋子。

陈志德收到张秀荣寄来的钱之后大受感动,因为20元钱在当时的年代是很值钱的。当时的张秀荣一个月工资才37元,相当于张秀荣给出了半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尽管张秀荣提供的金钱能解决陈志德一时的困难,但是陈志德最后没有选择收下这笔金钱,但陈志德却将老师的恩毕业工作,回报恩师

年陈志德大学毕业,毕业后的陈志德选择继续读书深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庆石油研究院,一直到年,陈志德才完成了学业。

这个时候的陈志德已经是博士学位了。年的寒窗苦读终获成功,也正式地开始了工作。

由于陈志德非常挂念张秀荣,因此始终忘不了故乡武川县。每当陈志德和张秀荣通话时都会问:“家里宽敞吗,还住得下吗”?

而张秀荣则回答道:“能呀,回家来住吧”。一老一少的回答,无不体现出了两者之间难以分割的情谊,这种情谊早已不再是普通师生之间的情谊了,而是亲情。

光阴似箭,时间来到了年,此时的张秀荣已经60岁了。张秀荣其他的学生自发地给她准备礼物,庆祝生日。

可惜的是,生日当天陈志德因为工作原因没有赶到武川,只打了一个电话问候老师,但是陈志德给老师承诺会补办一个生日。

张秀荣深知这句话是客套话,但是没有想到一段时间后,陈志德果真回来给张秀荣补办生日,而且还带了一份大礼物。

陈志德见到张秀荣后,从自己的包包里拿出了10万元现金递给张秀荣,并说道:“老师,这钱是我孝敬您的,希望老师用这笔钱拿去买房子”。

张秀荣看着眼前这笔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同时也深受感动,但最终张秀荣作出了和陈志德以前同样的选择,拒绝了金钱的馈赠。张秀荣笑纳了陈志德的心意。

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因为陈志德早已经猜到张秀荣会拒绝。因此提前就物色好了一个70㎡的房子,准备送给张秀荣养老。

面对陈志德赠送的这套房子,张秀荣感动得一塌糊涂,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同时也非常好奇陈志德为什么会送给自己一套房子?

据陈志德介绍说,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张秀荣和她丈夫居住的老式平房太老旧了,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非常不方便。同时为了报答张秀荣的恩情,因此就买了一套房子送给张秀荣。

面对陈志德的一番好意,张秀荣也没有再推辞了,自己不收了这份礼物,那么陈志德是会不开心的。不久张秀荣和丈夫就从平房搬入了新楼房里。

每当有人问起陈志德给张秀荣买房这件事,张秀荣自己都会热泪盈眶地说道:“陈志德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做的事情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比不上”。

尊师如母,赡养老师

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陈志德双亲去世,张秀荣就如同陈志德的妈妈。在陈志德的个人问题上,张秀荣也是做了一个媒人的。

早在陈志德大学毕业那一年,张秀荣就给陈志德介绍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本是陈志德爱慕的女孩子,加上又是张秀荣教过的学生,在张秀荣的撮合之下,两人就结婚了。

只不过,后来陈志德的第一任妻子不幸病故,陈志德又重返“单身汉”的日子。

由此可见,张秀荣是真心将陈志德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早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师生情谊范畴。

慢慢地张秀荣年纪也越来越大,年纪大了身体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年过六旬的张秀荣身患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老年病,陈志德得知后,立马就给张秀荣买了降压药邮寄给张秀荣。

陈志德还通过电话叮嘱张秀荣说:“张老师,您一定要记得按时按量吃药,要吃完了的时候记得告诉我”。

年张秀荣的老伴儿去世了,只留下了张秀荣一人独自生活。陈志德知道后,打电话给张秀荣说:“老师别怕,我养您老”。张秀荣感动之余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自己过去后影响陈志德目前的生活,有陈志德这句话就好了。

如今的张秀荣依然独自一人生活在武川县,每当想起陈志德的时候,张秀荣总会拿起陈志德买给自己的礼物端详许久。比如一个月饼盒,看到这个月饼盒子就像看到了远在长春工作的陈志德。

年的陈志德也已经再婚了,有了第二任妻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陈志德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从长春回到内蒙古武川县看望自己的老师张秀荣。

虽然张秀荣目前是一个人居住,但每天也并没有闲着,读书看报,偶尔还跳跳广场舞,一直都生活的开开心心的。

结语

张秀荣与陈志德二人由早期的师生关系过度的后来的亲情关系,原因就是两者都心存善良、感恩之心。

陈志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张秀荣的行为则深刻地阐释了什么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学习的榜样。

陈志德固然只称呼张秀荣为老师,其实在他的内心早已把张秀荣当做自己的母亲对待,大恩不言谢,一切尽在不言中。望生命中的每个人心怀善念,感恩之心。

参考资料

[1]《内蒙古晨报》,年7月15日,《恩情难忘!呼和浩特一学生送了老师一套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