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晚报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每个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多年来,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植树就是积德、造林就是造福”等生态福祉观得到广泛认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群众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和热情。近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模式正式上线。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全民义务植树的目标任务、功能作用、实现形式、组织形式和参与途径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义务植树也面临着新情况,城市用地紧张,几乎已经没有可供植树的地方;大规模绿化工程,非专业人士又无法胜任;去偏远郊区植树成本大大增加;活动中,仍然有一些单位或团体无法集中组织、大部分市民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情况都大大限制了义务植树的参与范围和参与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义务植树”应运而生。
据了解,“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捐资尽责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义务植树找地难、实地植树时间难、爱心团体捐助难绿化部门资金难等问题,破解义务植树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对于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新的国土绿化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采取社会捐资,地方专业单位造林,政府部门管理的模式,实现了义务植树的专业化、高效化,确保造林绿化实效。
我市有4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上线
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呼和造特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在全民义务植树网正式上线,“随愿植树、随处植树、随时植树”变成了现实,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共4个,分别为呼和浩特市“绿化青山、守护北疆”项目、清水河县“保护母亲河,植树助扶贫”项目、和林县“我为和林植棵树”项目、托县“献一份爱心,护沿黄生态”项目。
呼和浩特市“绿化青山、守护北疆”项目:项目位于呼市大青山北坡生态治理项目区,按照地形分为2个建设区。1号建设区面积亩,2号建设区面积亩,按照树种生长特性,在山地阳坡按照5:5的混交比例栽植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山地阴坡栽植落叶松纯林。
清水河县“保护母亲河,植树助扶贫”项目:项目分新造林和现有经济林抚育管护、认养和认管。新造林义务植树基地位于城关镇贺家山,面积为亩,计划栽植树种为樟子松、油松、杏树、沙棘、海红果等,防护林栽植密度为3m×4m,经济林栽植密度为4m×4m。栽植株数为株。现有经济林抚育管护、认养和认管面积为12万亩,其中城关镇建设亩、宏河镇建设亩、五良太乡建设亩、老牛湾镇建设亩、喇嘛湾镇建设亩、窑沟乡建设亩、韭菜庄乡建设亩、北堡乡建设亩。该项目于年启动实施,采取新建、现有低产山杏林改造等方式,建设和改建以海红果、杏
基地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林,栽植树种主要有海红果、苹果、李子、杏、沙辣等,防护树种有油松、樟子松、新疆杨、旱柳等,栽植总株数为万株。
和林县“我为和林植棵树”项目:项目区位于县城关镇西南5公里,国道的东南侧,该地为黄河中游一级支流浑河重点水土流失区。当地草本植物盖度在40%左右,加上灾害性气候多,干旱少雨、多风助长了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境内仅浑河流域每年可直接输入黄河的泥沙就有10万吨之多。至年该项目将实施以下内容与规模:栽植耐寒、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樟子松、山杏、小苹果亩,栽植株数株;直接固沙保土面积亩。据有关资料介绍,每年可散发公斤以上杀菌剂,吸尘多吨,吸收二氧化琉10吨左右,固碳吨。
托县“献一份爱心,护沿黄生态”项目:项目计划实施年限6年,至年在沿黄流域主要实施以下内容:栽植耐寒耐旱、抗风沙的珍贵乡土树种果树、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柳树、金叶榆等,规划建设面积亩,栽植株数7.2万株,可减少水土流失近5万吨,蓄水12万立方米。按照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申报要求,在建项目基地具备单次接待能力不低于人,年接待能力不低于5万人(次)的能力,根据不同季节组织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尽责活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与国土绿化的获得感、幸福感。
公布25个义务植树基地
除此之外,我市还为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方便市民采取多种尽责形式,就近履职尽责,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公布25个义务植树基地,其中城区义务植树基地分别为新城区面铺窑基地、保合少基地、哈拉沁基地;回民区段家窑义务植树基地;玉泉区扎达盖河植树基地、玉泉区游园、绿地尽责基地;赛罕区苏木沁防火指挥中心植树基地、榆林镇植树基地、黄合少镇植树基地、城区绿化尽责基地。旗县区义务植树基地分别为:察素齐镇基地、大青山林场;托县党政军义务植树基地、托县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基地、云中纪念林基地;和林县县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和林县南山植树基地、西十万亩抚育养护基地、卧牛山抚育养护基地;清水河县生地湾义务植树基地、武川县市、县直机关植树基地。
社会团体或个人均可参与
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我市社会团体或个人可登录全民义务植树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