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立
人物/胡钢军
年他还没开始练马拉松,但首战就以2:14夺得全国冠军,同年收获北京国际马拉松亚军(冠军为日本人);翌年再战北马,他以2:10:57夺冠,成为跑进2小时11分的中国第一人;年三战北马,他蝉联冠军,并改写自己保持的中国最好成绩;此后两届北马,他均屈居亚军(第一次输给同胞,第二次输给肯尼亚人);年他连续第六年征战北马——这一年兼作第八届全运会马拉松,结果又以2:09:18大胜,成为破2:10大关中国第一人;这一纪录保持了10年之久。这也是中国人距离马拉松世界纪录最接近的一次:他的成绩只比当时的世界纪录、由埃塞俄比亚人BelaynehDinsamo年在鹿特丹创造的2:06:50慢2分28秒——相当于今天的中国运动员跑出2:04:07!
10年后当中国纪录被缩短到2:08:15时,和世界纪录的差距又回升至3分49秒。
他就是胡钢军,年代中国马拉松的绝对霸主。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球类管理中心主任的胡钢军。
这个春日的上午,在内蒙古体育局球类管理中心主任室中,年近半百的胡钢军坐在他的大办公桌后面,向我们详细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马拉松往事。
穿便服、留短发的他看上去身材适中、貌不惊人,说话带明显的东北口音,不时喷云吐雾一番。
我们飞越半个中国过来,就是希望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破大关的中国第一人,为什么会是眼前这位?
天赋异禀
关于胡钢军的媒体报道,几乎全都弄错了一点:把他的名字写成“刚军”。
“钢铁的钢,金字旁的钢。”向他核实时,他强调说。
这个名字的由来不难理解。他父亲原是河北唐县(保定辖下)的农民,因为吃不上饭,正好赶上年建包头钢铁厂,于是就逃荒过来,进钢厂工作。
年11月14日,胡钢军就出生在包钢。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是三个子女中最小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他姐姐不跑步,但哥哥也挺能跑的,经常拿学校第一,只是没有被专业教练相中。
出生地也解释了胡钢军的东北口音,“因为包钢全都是东北人移民过来的”。
至于为什么他那么能跑?首先,天赋无疑一个重要因素。
据他回忆,因为自己从小淘气,小学四五年级学校开运动会,班主任便命令他报名,而且给他报了最长的米。结果他轻松拿了第一。
后来他代表学校参加包钢中小学生运动会,也是“不练,上去就第一,其他小孩都跑不过我。参加市里越野赛这那的,不用练,一跑就第一”。
小学毕业后,他进包钢体校,在那里待了五六年。
年他参加一个全国青少年比赛时,被西安市体工队招走了。后来因为想家想父母,他又跑回包头。
年内蒙古组建长跑队,由年第五届全运会马拉松冠军单长明挂帅。他招的第一个队员正是胡钢军。
△胡钢军(左)与教练单长明(右)。
当时单长明听说,包钢有个小男孩跑得好,于是特意过去看后者训练。
他发现胡钢军身材精瘦,“我跑马拉松时身高1米77,体重只有斤”,而当时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大多只有1米六几,包括他自己,长这么高的相当罕见。
而且这小孩柔韧性好,跑起来轻快舒展,动作有点像黑人。
但他也发现一个问题。以下是胡钢军对当时场景的生动描述:
我训完练,站在那儿抽烟。
我8岁就开始抽烟。我母亲是农村人,抽卷烟,经常叫我给她卷烟,我就这样学会了。父母没文化,也不管。
小时候没抽多少。来内蒙队也抽,但抽得少,一天5根、10根,不像现在一天两包。
他看看我,说:过来!小孩这么大点就抽烟?!
我说:你干啥的?管我!
他说:我是内蒙队教练,招队员来了,看上你了。走,明天跟着我去。
我说:我不去!你烟也不让抽,我去干哈?!
单长明找到体校教练做工作,通过他劝说胡钢军:入队就算捧上铁饭碗,你在家没人养你。一番好说歹说,后者总算答应了。
入队后,为了不让这个徒弟抽烟,“每天我师傅把我手快掰断了”。
无奈他积习难改,累了就想抽一根。“跑完40公里回来,进房间我啥也不干,先点支烟。”
内蒙体育局科研所给同一批入队的新运动员(包括练柔道、摔跤、拳击的)测试机能指标,结果胡钢军各项都是第一。
他不记得自己的最大摄氧量,但“我的血色素基本保持在16左右;血睾酮应该在左右,正常孩子只有四五百,高出一倍多”。
注:血色素是红细胞运送氧和二氧化碳的重要工具,男性正常值为每毫升血液12至16克;而血睾酮水平影响人的力量和耐力。
“往死里练”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田径场。
“说句心里话,我真有天赋,但我练也往死里练。”胡钢军回忆说,“那个年代啥都没有,我们练得有点太猛了。每天就是跑,受尽了苦。”
年他入队时,十几个人住现在内蒙田径中心的一个大教室。每天5点半起来,6点左右开始跑,不管下多大雨雪、刮多大风。
早晨跑十五六公里,都是前慢后快:一般从5分多一点配速起步,等活动开、出汗后,再加速到3分20、30秒。
除了跑公路,他们也经常去武川爬山跑,“不让停”。
武川县地处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海拔1至米;而呼和浩特市约为米。
△位于武川县的内蒙古体育训练基地。
跑完回来吃早饭,随后睡觉。睡到11点多起来,溜达溜达吃中午饭,吃完回去躺一会儿,下午又训练,一般两点半左右开始,上强度课。
强度课如果放在上午,则6点半起床,7点吃早点;吃完溜达溜达稍躺会儿,8点半开始练,跑大运动量、大强度。
严冬酷暑都是如此,除非下冰雹或雨加雪,才在室内体育馆跑。
当时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原则,就是“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刻苦训练。
他们每天的量经常达到三十七八公里到四十多公里,调整期也有二十四五公里。
最多的一天达到将近70公里:早起十五六公里,上午休息;下午场地40公里,外加热身的三五公里,还有跑完整理活动五六公里。
每周跑量超过公里,最多公里。如此算来,年跑量高达一万多。
高原训练通常去云南呈贡或贵州清镇(每年办草地越野赛),青海多巴他没去过。
虽然训练辛苦,但胡钢军仍喜欢动脑筋。
“我什么事都特别愿意去琢磨。我师傅说今天30公里,这个强度必须按这个节奏跑。我会问:我要是跑冒了呢?应不应该达到什么?
“我会跟我师傅探讨训练的节奏、我今天身体的状况等等。一般队员没有这个脑子。”
当时内蒙队还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
年,一位日本海外协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机构)派来的教练山本,和单长明一起指导内蒙队员,直到年才离开。
“他不想走,说胡钢军这个小伙子,具备优秀长跑和马拉松的素质和身材。他以后要转向马拉松,如果训练好的话,绝对是世界顶级的选手。”
当时年仅25岁的山本,听说现在在早稻田当教练。
挺进马拉松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胡钢军(图中51号)以2:10:57夺冠,成为跑进2小时11分的中国第一人。
“那个年代咱们国家马拉松也不行。我们那一批出来以后,基本上垄断了全国马拉松10年。”胡钢军坦言。
他第一次跑马拉松,是年的天津全国马拉松锦标赛。
刚入队时专攻、00米的他,那时跑量并不很大,而且毫无马拉松比赛经验。
“我就跟着他们跑,后面看看剩几公里了。他们累得哼哧带喘的,我一加速他们都没影儿了。”最终他以2小时14分8秒首战告捷。
胡钢军的马拉松传奇就此开启。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胡钢军冲线瞬间。
他和队友通常一年跑两场比赛:上半年跑一个,一般参加国际比赛;下半年基本是北京国际马拉松。
有时中间也会穿插个大连、澳门之类小马拉松赛。对这些他们不需要作准备,因为跑两小时十四五分就能拿冠军。
而备战北马这样的大比赛,至少需要四个月时间。
作为“国马”,有些赞助商要求北马必须有像他这样的顶尖高手参加,否则不给赞助。
胡钢军的马拉松征程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跑马第二年,他就险些命丧赛道。
那是年天津的第七届全运会马拉松,胡钢军已经胜利在望,将追兵甩开将近一公里。不料跑到39公里左右时,他突然供氧不足,昏迷过去。
网传这是因为东道主天津将饮料藏起来,害得外地选手没水喝,但他说没这回事,自己也没吐血。
尽管如此,“医院时,瞳孔已经扩散,差点没死了”。
他一倒地,引导车只得停下。等了3分钟,跑在第二位的辽宁张福奎才过来,最后以2小时11分多夺冠。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胡钢军冲刺瞬间,最终以2:10:56的成绩夺冠。
年胡钢军三跑北马,鞋是赞助商刚拿来的,必须得穿。
新鞋导致他的大拇趾脚趾甲中途脱落,顶到脚面上,磨得皮开肉绽。但他浑若不觉,继续飞奔。
“可能是我疼痛点比较高。跑到三十几公里时,人就机械地啪啪啪往前跑。到终点白鞋染成红的,倒出来都是血。”
在场记者问他脚疼不疼,“说句心里话,真不疼,我没感觉到疼。但是我也得装,说‘疼’。但下来时就有感觉了”。
当时内蒙队的训练、比赛鞋都是在日本定制的,厂家派人来中国让他们踩模再带回去;一双鞋三千七八百块,他们一定十双二十双。
“可以破2:08”
△长发飘飘成为胡钢军在赛道上最为显著的标志。
参加马拉松比赛前几天,胡钢军会吃一些含糖高的东西。比赛日早饭他通常吃两根香蕉、几片面包,喝一碗小米粥,肉类不吃。
在赛道上,他从第一个5公里开始喝水(矿泉水加蜂蜜),15、25公里也喝;25公里过不再补水,拿水就往身上浇。
年北马突破2:10大关之前,胡钢军知道自己已经达到巅峰状态:正处在黄金年龄段,身体状态、机能、经验等各方面均相当成熟;“当时我练的水平就是2小时7分多。”
赛前在内蒙队田径场(海拔0米左右;当时还是泥土跑道)跑30公里,他仅用时92分零几秒(平均配速约3:04/km)。
在同一场地跑两个00米,他两次都进30分:第一个29:40+;第二个29:20+。
胡钢军的万米正式比赛PB是28分41秒——年在七运会跑的,并非高峰期,后来不再参加万米比赛。
如果是在、年测试,他“应该能跑到28分边上,因为你1万米没这个水平,马拉松跑不到2小时9分”。
△年北马暨八运会马拉松,冠军胡钢军(左)和亚军郝立军(右)赛后合影。
年10月4日上午9点零1分,第17届北马暨八运会马拉松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鸣枪。
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选手参赛,其中中国运动员人。胡钢军照例跑在第一集团。
、年北马,面对实力达到两小时七八分、且征战过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日本和埃塞俄比亚特邀选手,他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来北京气候适应不了,跑不过我”。
当时中国选手只有他敢跟第一集团,“其他人都不行,都是十四五分以上。我一直保持在10分、11分”。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胡钢军以2:09:18获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跑进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
对于那一天的突破经过,胡钢军记忆犹新:
“从10公里跟到15公里,一帮人就我一个人出去跑了。3分钟一公里,一会儿就过去一个(公里牌),收不住了。后面的都没影了。
“比赛到最后,就剩我一个人。他们(教练和体育官员)坐在车上跟着,从30公里就一直叫,不敢让我跑,怕我跑冒了。
“我师傅都哭了。他在车上瞪着眼睛喊:冠军必须得拿!你得保住冠军!”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第八届全运会马拉松成绩单。
最终胡钢军以2:09:18(平均配速3:03/km)夺冠,使中国成为继日本、韩国、朝鲜之后第四个破2:10大关的亚洲国家。
“那天如果有黑人或日本人一起跑的话,肯定破8分(配速3:02),到7分多。”他不无惋惜地指出。
从他领先第二、三名四分多钟的巨大差距看,这一判断相当可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