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眼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系列三十
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
图一、坝顶遗址全景航拍图
坝顶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西南约1千米处的大青山蜈蚣坝坝顶之上。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蜈蚣坝顶部山势平缓,海拔高度达米,遗址即坐落于这片平缓山地的中部,西侧为乌素图沟。
图二、坝顶遗址形制布局三维示意图
经过~年连续四年的考古发掘,明确了遗址主体遗迹的性质,是北魏时期太和十八年(年)孝文帝北巡而兴建的一座大型祭祀建筑。遗址自内而外由祭坛、内环壕、内壝、外壝、外环壕等五部分组成,分布面积约平方米。
中心祭坛的构筑,外缘为夯土墙,内部填土,形成平台式圆形坛体,坛体外围以登坛台阶环绕。北齐时期,对祭坛作了改造沿用,将中心祭坛内部掏空,并在其东南方位设门,成为一座军事戍堡。祭坛内室内的灰坑和房址堆积中,出土北齐“常平五铢”铜钱、刻划有“广纳戍”文字陶盆以及大量的兵器、生活用具等。
图三、祭坛外围夯土台阶
图四、内环壕底部出土动物骨骼
据《魏书》记载,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年)曾北巡盛乐及阴山地区,期间举行了祭祖、祭天、讲武、安抚北镇军民等活动。在遗址内环壕第一地点出土动物骨骼的碳十四测年显示,遗址年代范围与孝文帝北巡时间吻合。结合文献记载,孝文帝北巡路线以及对坝顶遗址周围其它相关遗存的综合调查研究,认为坝顶遗址是孝文帝北巡路线上遗留下来的重要遗存,应与“行幸阴山,观云川”祭天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坝顶遗址的发掘及其性质的认定,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祭天遗存的空白。
图五、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北巡路线图
坝顶遗址所在的阴山山脉,自古以来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战国秦汉时期沿阴山山脉修筑长城,北魏统治者则于阴山之巅设立大型祭祀建筑场所,主体采用了中原传统的礼制建筑形制,同时又具备北方游牧民族圣山祭祀的特征,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实物见证。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附本文链接并标明“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