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贵州采取“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的战法,在抗击疫情这张“答卷”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面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贵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早、快、实、细”,创新“畅、快、准、全、严、优、好、稳”八字战法,迅速果断处置汇川、铜仁、安顺、务川、三穗、贵阳、六盘水、兴义、普定等多起局地疫情,均在一个潜伏期内实现社会面清零,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书写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贵州篇章,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一是“畅”,即坚持做到指挥调度畅。一旦发生疫情,第一时间成立疫情现场指挥部,设立一办多组,省、市、县三级合署办公,省委加强领导,省委省政府2名领导坐镇指挥;市州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挂帅,班子成员分工作负责;省级部门加强指导,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等部门始终连夜赶赴现场,协同公安、网信、工信、发改等部门,密切配合,现场指导,分兵把守,各负其责,严阵以待。同时,全面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省委省政府2名领导统筹协调,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各个环节指挥高度高效畅通,杜绝推诿扯皮。
二是“快”,即坚持做到区域封控快。不拘泥于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具体规定,一旦发现初筛阳性病例,结合当地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区域封控,确保相关区域相关人员以最快速度静下来,停止流动,静态管理。根据贵州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阳性病例在乡镇发现的,立即封控全乡镇、足不出户;在县城发现的,立即对县际间、城区与乡镇间实施交通管制,不进不出;在市(州)政府所在中心城区发现的,立即确定风险区域,适当扩大封控范围,严格管控。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视情况对区域内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家静待;公共场所全部关停,严禁举办大型会议和集会活动一律暂停,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三是“准”,即坚持做到调流调溯源准。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贵州以变应变,以快制快,以“不过夜”的硬作风,一改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提级、扩面、反应快”原则,一旦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立即启动流调溯源。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公安、工信、公卫协同,合署办公,公安部门牵头开展流调排查,工信(通信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公安找人,公卫(疾控)判定是否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人员。整个流调过程实行提级管理,省级指导、市州主责,县区参与,有力解决了基层能力不足、力量不够、技术不强的现实困难。同时,将流调范围扩大至同时空伴随人员,包括“一口痰”“一阵风”,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确保不出现“漏网之鱼”。
四是“全”,即坚持做到核酸筛查全。查找新冠病毒,提前揪出隐藏的感染源,最有效的手段是核酸检测。贵州始终做到,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筛查,果断启动区域核酸检测,覆盖所有风险区域风险人员。属地党委政府负责宣传发动,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以户为单位组织采样,实行“一管多户、户不多管”,提高采样效率,减少采样过程感染风险。调足核酸检测力量,确保24小时内完成一轮检测任务。加强实验室质控,确保检测效果。宣传动员,物资匹配、人员力量、组织采样、标本转运,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快而又快,精而又精,准而又准。
五是“严”,即坚持做到隔离观察严。隔离,就是要提前阻断传播链条,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全省以市(州)为单位,按照每万人40间的数量配备集中隔离点,其中,重点配备2个以上每个不低于个房间的集中隔离点,专门用于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员的集中隔离,并提级由市州党委政府管理。每个市州储备6支以上的整建制工作队伍,按照每个隔离点工作人员与隔离对象3:7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包括院感专家、防控消毒、公安干警、行政领导、医疗服务、环境保护、后勤保障等方面,缺一不可。严格实行分类管理、规范隔离、应隔尽隔,确保绝对不能擅自进出、绝对不能相互串门、绝对不能发生交叉感染、绝对不能出现风险外溢。
六是“优”,即坚持做到服务保障优。疫情一旦发生,应对处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封闭静态管理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相关区域群众的必要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是疫情处置的重大任务。贵州明确,一旦发生疫情,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原则上由所在市(州)党委政府就地保障,个别地方确有困难的,可向省级申请,发改、工信、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统筹调配。封控区域实行物资配送上门、服务上门,对特殊困难群众实行“一对一”服务,保障好群众日常生活和防护需求。同时,指定医疗机构,做好急需的诊疗服务保障。
七是“好”,即坚持做到舆论引导好。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
编辑 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