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首府书写教育高质量

干净整洁的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首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经十年砥砺奋进,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追赶超越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推动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十年来,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学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群团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教育系统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工作机制,构建执行有力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融合“党建+”“互联网+”等模式,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个“最强党支部”,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市68所民办中小学、所民办幼儿园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内容写入民办学校章程,教育系统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我市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五观”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五个重点领域”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所。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质量,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1所、自治区级文明校园29所、市级文明校园所。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总量达所

全市教育系统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从规模到质量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十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总量达所,增长21.69%;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30.74万人,增长22.11%;在职教职工4.58万人,增长29.01%。我市还不断扩大学位供给,年—年新建、改扩建投入使用的中小学12所,新增学位个;新建投入使用的幼儿园29所,新增学位个,为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提供了基本保障。年,全市教育系统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建设项目52个,项目总数较上年增加62.5%,总投资55.3亿元。此外,我市在和林格尔新区新建呼和浩特市职业教育园区,园区占地多亩、总投资近35亿元,中职园区项目一期工程现已启动,年内破土动工,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风路小学“心灵彩虹”心理工作室

目前,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02%,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4.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到.61%,比年提高0.88%。年底,全市9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达标评估认定。年武川县已申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首府义务教育正在向优质均衡努力迈进。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25%,提高了21.85%,高中多样化建设成效显著,10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55.31%,占全区示范高中总数的15%。我市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逐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职业教育为全市乃至全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8%,对口升学率达96%。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全市教育系统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加速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深入实施“学业水平增值性评价”和“绿色评价”,逐步转变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启动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绿色评价”。组织优秀高中学生参与“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我市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并加大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力度。从年开始,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公民同招”政策,有效遏制“掐尖招生”“择校热”“择班热”,实现了校际间、班级间生源均衡,促进了首府教育的公平公正。全力推进“公参民”学校整治工作,至年8月,共1.21万个民办学位转为公办,多管齐下有效降低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落实二孩、三孩与其在读兄(姐)在“同校就读”政策。

大学路小学呼伦南路校区自然课堂展示

我市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开展丰富的学生艺术实践活动,营造向美而行的良好氛围,实现全方位育人。聚焦“双减六提升”,着力在减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常态化落实好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等工作。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校外培训机构过多、发展不规范的局面逐步扭转。

十年来,教育“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不断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活力。实行了教师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实施了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初步建立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年在现有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增加20%的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年至年,计划每年增加10%的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建立了义务教育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联动机制,开展了薄弱学校帮扶工作。成立了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划分了督学责任区,选聘了责任督学和兼职督学,实现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全面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十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不断强化正面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特别是在每年教师节期间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全市现培养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培养自治区优秀教师54名、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自治区优秀德育工作者8名、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2名、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个。

全市创新编制管理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教师招聘人数逐年增加。十年间我市招聘教师余名,引进人才余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99.94%、98.13%、90.41%。我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余人次。今年,我市在玉泉区、武川县试点开展“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稳定、盘活教师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增加中、高级教师岗位,探索建立中小学校岗位“周转池”,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推进强师惠师举措的落实。

新城区落凤街小学环境优美宜人

十年来,全市通过多形式的培训,累计培训校长、教师共40万余人次,开创了我市教师培训的新局面。全面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选拔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动近千名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了名师领衔、骨干带动、群体参与的师资研训格局。培养自治区教学能手82名、学科带头人98名、特级教师24名、正高级教师53名,初步形成了一只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招聘“特岗教师”,招录免费定向师范生,建立乡村教师从教10年荣誉制度,为乡村学校在岗教职工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的生活补贴,乡村教师幸福感显著提升。今年,我市确定结对学校24对,选派教师名,开展“强校带弱校、强校带农校”结对共建,不断加强支教帮扶工作力度。这一举措扩大了我市优质教师资源覆盖面,为自治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首府力量。

形成教育集团63个

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

十年来,全市形成教育集团63个,覆盖所中小学、幼儿园,惠及40%的中小学生,采取委托管理、结对共建、兼并融合、校际联盟、高校共建等集团模式,初步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强校带新校、强校带农校”的教育格局,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教学互动。全市现已有17所中小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9所区内外高校深化合作,初步建立起围绕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推动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协同育人,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激活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目前已建成全市互连互通的千兆教育专网,全市中小学%全部宽带接入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达到98%,校园网覆盖率达到94%,同频互动课堂学校覆盖率达到86%,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建成全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以教学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平台功能,与中小学校实现互联互通、同频互动。平台现有涵盖各学段、各学科的优质课程余节,鼓励引导各地各校用好各级各类信息化课程资源,有效促进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足干劲、更实作风,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府答卷”。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