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利改革举全力破解工程性缺水短板人

人民网贵阳8月20日电8月19日,贵州全省水利宣传工作调度会暨新闻通气会在贵阳举行。会议通报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樊新中等出席并答记者问。省水利厅副厅长周从启担任主持人。

据贵州省水利厅官方文件,从年到年,贵州投入水利资金多亿元,开工建设大中小型水库座。这9年贵州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万人次(另解决农村学校师生.5万人);新增农田灌溉.07万亩;治理病险水库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个;年供水保障能力达.7亿立方米。新增水电装机.22万千瓦;全省条河流共设河(湖)长名,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的河流都有河长负责。

“可以说,这九年是贵州历史以来水利投入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樊新中表示,全社会对水利的认同感、满意度超越历史任何时期。

樊新中介绍,年贵州在面临新冠疫情、汛期灾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总攻号令,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水利建设,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行动,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全面完成,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利改革、水利扶贫、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为按时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歼灭战,贵州省水利厅把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作为年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据介绍,针对暴露出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季节性缺水地区饮水安全不稳定、易反复、难管理等问题,为确保饮水安全问题的盖子揭得开、短板找得准、底数摸得清、问题得解决,真正让每一位群众喝上安全水、干净水、放心水,贵州省水利厅按照省级主“督”、县级主“战”、市级既“督”又“战”的督战要求,组建了18支队伍余名队员的督战工作队,以“93”地区为主攻区、20个有贫困人口的县区为排雷区、其它县区为巩固区的督战路线图。

同时,以1-2月市县自查自纠、3-4月省级排查整改、5-6月扫尾销号的督战时间表,各督战队深入一线,集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销号行动。

截止6月底,国务院、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部门反馈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各类问题共99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大普查发现存在的户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销号;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督战发现的户人、处未配备消毒设施工程、工程管理方面、处季节性缺水工程的短板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在水利规划投资落实完成方面,贵州全省共计落实水利投资.02亿元,占年度预计落实投资亿元的81.52%;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23亿元,其中万元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2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亿元的53.45%,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在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方面,贵州建骨干水源工程个,其中大型5座、中型座、小型座,年供水能力达到.5亿立方米。

在水利行业劳务就业扶贫方面,贵州已新开发管水员岗位个,水利工程临时性公益岗位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1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2座,新增农村水电装机7.万千瓦,发展湖库生态渔业面积31.2万亩。

当天,会议还通报了年下半年工作安排。(张雷)

贵州省水利厅新闻通气会答记者问

人民网:

贵州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而水利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水利建设总体情况怎样,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情况?

贵州省水利厅规计处:

1.“十二五”以来贵州水利建设总体情况

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水利迎来了资金投入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一是水利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全省水利累计投入超过亿元,其中至连续5年投入超过亿元,落实和完成名列全国前列。二是供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运,开工建设了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4个大型水库、中型水库、个小型水库,目前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74亿立方米。三是水利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累计解决.18万农村居民和.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个,新增农村水电装机万千瓦,启动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四是防洪减灾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实施中小河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山洪沟治理等工程措施;全面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体系,开展高频次督促检查,强化预警预报、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等非工程措施,有效防御区域性强降雨和局部区域干旱灾害,全省未垮一库一坝,防洪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2.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情况

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以滇桂黔、武陵山、乌蒙山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统筹推进全省66个贫困县水利扶贫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一是制定专项规划引领水利扶贫工作。相继出台《贵州省水利扶贫规划(-年)》《“十三五”贵州省水利扶贫专项规划》《贵州省水利扶贫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年)》《贵州省深度贫困县水利扶贫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年)》等规划方案,指导全省水利扶贫工作。二是实施好差别化政策支持。提高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小型水库的省级以上补助,取消贫困地区大型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市县级配套资金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对参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竞争立项的贫困县加3-10分。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十二五”以来贫困地区实施的各类项目约占全省的80%,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万亩、实施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个、治理病险水库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万千瓦,-年全省累计解决.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59亿元,占全省投入的78.3%,特别是今年成功发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债券40.61亿元,占全省发行的67.9%。四是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全面落实水利领域“两个1万”就业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已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水员个和水利工程建设临时性就业岗位87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专项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对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推行村民自建等方式,助力地方脱贫攻坚,让更多群众持续获得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新华社: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请问贵州在水利“十四五”规划上有哪些思路布局和目标任务,目前规划编制进展如何。

贵州省水利厅:

1.目前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安排部署,贵州省水利厅于年上半年开始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通过公开招标,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该规划的编制任务。目前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已完成规划思路报告、“三个重大”研究、工作方案、工作大纲,开展基础调查、现状摸查、系统分析“十四五”水利发展面临形势和需求等,组织编制单位配合长江委、珠江委、水利部水规总院及规划计划司对上报的“十四五”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并按要求补充完成相关资料。预计10底可完成规划报告初稿,12月底前完成本规划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的衔接工作,明年3月报省政府审批。

2.规划基本思路布局

在认真总结回顾“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准确研判“十四五”全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短板,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和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水总基调,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和调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留住区域有限水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水需求,保护自然良好水生态。

一是以构建贵州大水网为统领,把短板补到位。统筹存量与增量,以大中小型水库为节点,以江河水系为纽带,以工程建设为抓手,以管理调度为手段,认真谋划贵州大水网建设,着力补齐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水环境、水利信息化4个方面的突出短板,充分发挥水网在防洪、抗旱、生态保护、城乡供水、工业用水、农村产业发展、发电、航运、渔业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水利支撑。“十四五”期初步建成以黔中水利枢纽等为龙头水库的黔中水网和以夹岩水利枢纽等为龙头水库的黔西北水网,同步推进其它区域水网建设,为构建全省大水网奠定基础。

二是以推动贵州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使监管强起来。纵深推进水利各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理顺体制机制,依托水利大数据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大水资源、江河湖泊、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水利资金、水利安全生产等监管力度,严密防范各类风险,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水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3.规划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初步考虑贵州水利发展重点推进“五项目标、六大任务”。

——五项目标。到年,努力实现5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通盘考虑水库、引提水等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亿立方米,区域水资源调配格局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程度大幅提高。二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分别控制在0.8%和1.5%以内,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年降低20%。四是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万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五是行业监管全面强化。水资源、江河湖泊、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水利资金、水利安全生产等方面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水利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大任务。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空间均衡。按照“增能力、强骨干”的思路,加快在建的凤山等大型水库和余座中小型水库建设进度,完工的项目及时进行验收,尽快形成供水能力发挥效益。“十四五”期争取新开工建设座大中小型水库。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二是完善输配水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按照“提效率、强配置”的思路,在加强水库配套水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引提水、灌溉渠系、农村供水管网等工程建设,打通输配水网络“最后一公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水资源布局。三是防范化解洪涝旱灾风险,筑牢发展底线。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继续实施城镇防洪、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涝区治理等工程,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城乡防洪和抗旱减灾能力。四是推动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草海生态修复,集中连片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水电绿色改造。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是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按照“强感知、增智慧”思路,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初步构建集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智能决策调度于一体,全国领先的水利信息化“云服务”体系。六是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护好盆里的“水”,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围绕水资源、江河湖泊、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质量安全及资金等重点领域,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中新社: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贵州在年就实施了“零网箱.生态渔”行动,大力推进“贵水黔鱼”产业,助推贵州农要产业革命,请问原来的网箱清除后,渔民转产情况怎么样?贵州生态渔业产业推进情况如何?

贵州省水利厅节水处:

年,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同时也把握水产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在生态渔业上开始发力,通过开展湖库放养、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渔旅一体化等模式,逐步建立起贵州省生态鱼养殖体系,进一步弥补全面取缔网箱养殖之后的渔业市场空缺,确保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拆网箱不拆产业”的水产产业转型升级。

原来的网箱清除后,各地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公司)+农户”“村社合一+农户”模式,增加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收益,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帮助渔民转产转业。

比如,在万峰湖库区贵州万峰湖润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吸纳了余名后靠移民,渔民转产上岗后,公司还将养殖户未解决的成鱼、半成品鱼约万斤收购至公司库湾,帮助后靠移民养殖户“清网转产”约0万元,最大程度减少了群众损失。比如,在三板溪水库库区渔民全部参与大水面生态养殖分红,同时通过部分参与生态渔业公司管理大水面生态养殖工作,部分转产发展种养殖业、部分劳务外出务工等方式解决转产就业问题。

生态渔业推进方面:

年,全省实现水产品产量24.36万吨、生态渔业产值5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5%、5.35%。湖库生态养殖面积27.41万亩、产量0.55万吨,稻田生态渔业面积.97万亩、产量6.4万吨,鲟鱼养殖面积57.68万平方米、产量1.41万吨。年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带动76.53万户农户增收(稻渔综合种养75.59万户,湖库生态渔业0.9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2万户、14.83万人(稻渔综合种养4.37万户、14.11万人,湖库生态渔业户、人)。年湖库生态渔业带动11户(人)农户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年全年目标任务:水产品产量实现25.5万吨;鲟鱼产量1.6万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万亩;湖库生态养殖面积累计增加到52万亩,力争60万亩。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水产品产量12.06万吨,实现产值26.89亿元。截止8月上旬,全省湖库生态渔业累计发展38.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发展.93万亩,鲟鱼产量实现1.05万吨。

谢谢。

中国网:

据介绍,年、年连续两年贵州省的河长制工作得到国家激励支持,体现了贵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国的典型。请问贵州针对跨界河流的管理有什么创新的做法?

贵州省水利厅河湖长处:

跨界河湖治理保护是河(湖)长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了切实有效解决区域协调难的问题,贵州省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加强与周边省(市、区)协调,建立跨境河湖联防联控机制。我们已先后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签订联动机制协议,目前正与湖南省联系沟通,争取早日实现贵州省与周边相邻省区市跨界河湖联动机制全覆盖,合力推动跨省河湖共同治理保护。二是一些重点河流结合实际加强区域互动。为了加强对赤水河的治理保护,云贵川制定了《云贵川三省政协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协作协议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动有关问题解决;云南省曲靖市、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建立了黄泥河环境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打击破坏黄泥河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等工作五项联动机制》。部分县市也针对一些跨界河流建立了联动机制。三是试点推行互派副河长。在黄泥河实行互派副河长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省领导的指示要求,省河(湖)长办制定印发了《贵州省跨界河流互派副河长试点工作方案》,在贵州省跨市州、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以上、未设省级河长且管理难度较大的红辣河、余庆河、偏岩河、龙江河、以及列入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建设的赤水河遵义段等河流跨市(州)界的上下游、左右岸所涉县(市、区)之间开展互派副河长试点工作,以此进一步加强跨界河湖属地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信息沟通、及时交办、互相监督和工作交流,解决跨区域河湖问题整改效率低等突出问题。

黔西南州水务局:

第一,建立联动机制。一是我州主动到六盘水市和云南省曲靖市协调联系,建立黄泥河保护联合行动机制,两省三地形成了《云南省曲靖市、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关于黄泥河环境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等3项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同六盘水市、安顺市协调联系建立涉及北盘江流域的保护联动机制,三市(州)联合印发了涉及流域内九县(市区)的《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北盘江流域河长制联动工作机制》。

目前,联合机制已初见成效,成功协调云南曲靖、六盘水解决了黄泥河和北盘江6个跨境污染事件。

第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我州与云南省曲靖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市以一年为期轮流担任黄泥河、北盘江轮值主席,每年至少召集一次联席会。黄泥河、北盘江河长制市(州)级责任单位确定专人为联络员,加强沟通交流,牵头协调各部门协同做好有关工作,主要包括:研究黄泥河、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协调黄泥河、北盘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资金争取和项目实施,协同解决污染纠纷和环境突发事件(事故),研究黄泥河、北盘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其他有关事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决议,各方按照决议执行。

黄泥河于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年在我州兴义市召开了黄泥河两省三地第一、第二次河长制联席会议。新华网以“五级河长谈治水、两省三地共治河”为主题,对三地相关领导共同治理黄泥河进行了访谈。目前,黔西南州正在积极推进北盘江年河长制联席会议工作。

第三、互派河长。为加强黄泥河、北盘江河长制工作纵横向联系、工作交流、信息沟通、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和互相监督,以解决跨省跨市(州)河长制工作问题要多次协调转办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我州与云南省曲靖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市在相邻县(市区)之间互派县级副总河长。互派对象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河长制工作的副县(市区)长或县(市区)县级河长,派出副县(市区)长(或河长)担任派驻县(市区)的县级副河长。

目前已在黄泥河涉及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源县、我州兴义市之间实现了互派河长。正在积极推进北盘江流域内相邻县(市区)之间互派河长。

中国水利报:

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30日,贵州已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请问贵州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贵州省水利厅农水处: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贵州省全面启动了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在内的脱贫攻坚挂牌督战,12名省领导分别督战9个未摘帽县区和3个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即“93”县区)。1月4日,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成立了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水利、扶贫等部门组成的省级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工作专班,构建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我们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了饮水安全现状摸排。春节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工返乡过节“人最多、水最少、需求大、要求高”的有利时机,全省水利干部职工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开展了饮水安全第一阶段摸排,进一步摸清了全省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并根据各地反馈问题建立了问题台账。

二是聚焦重点地区开展了问题核实。3月12日,贵州省水利厅进一步调整思路,突出重点,锁定目标,调整工作方式,组建由樊新中厅长担任巡回督战队长、12位厅级干部任队长的定点督战队,约人下沉到“93”县(区),对第一阶段上报的台账问题进行现场逐户核实,核定30村户属于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短板问题,贵州省水利厅及时将问题反馈属地,督促立即整改。同时,各定点督战队继续在负责片区内继续开展现场督导,督促台账问题整改销号,对于新发现问题,督促地方立行立改。

三是抓住“窗口期”全面开展问题核查整改。3月27日,贵州省水利厅在原督战队的基础上,统筹市、县水利系统督战力量,组派由7人组成的18个定点工作队分赴各地督战,主攻“93”县区、扫雷20个有贫困人口的县区、巩固34个贫困人口已清零县区,按照“既帮又督又战、边帮边督边战”的要求,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下沉一线开展问题核查整改工作。

四是开展建档立卡饮水安全入户大普查。4月10日,贵州省水利厅组织开发“建档立卡饮水安全入户核查系统”APP,按照“村级普查、乡级核查、县级核定、省市抽查”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县级政府统筹整合乡村干部力量,组织近16万普查员,对.1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开展饮水安全大普查,做到了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登记信息准确完整、原始数据真实可信。

五是建立台账推进问题整改销号。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台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及管护责任落实台账、问题整改台账和资金使用管理台账4本台账,逐项对照整改销号。截至目前,整改各类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1万多个,整改率达到99.5%,实现了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作任务的目标。

人民长江报:

贵州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请问贵州在抢救和保护石漠化地区珍贵的水土资源,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促进生态系统重建修复等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

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1、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了以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矿山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坡改梯、封育治理、保土耕作、水保林、经果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截止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万km2,投资.43亿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从年的7.67万平方公里降至年的4.77万平方公里,减少2.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43.53%降至21.07%,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水利部门实施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万km2,投资50.79亿元。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一是关岭军民共建水土保持模式。关岭县人武部带领民兵帮助农民退耕还林hm2,植苗1余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节约工程资金上百万元。2年12月,关岭人武部荣获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颁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