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走笔勤劳双手编织幸福梦武

北京扁平疣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

8月27日,一辆中巴车从高速公路上快速驶过,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向日葵正努力地抬起头沐浴阳光,饱满的麦穗已经耷拉着脑袋,一株株玉米正随风轻轻摇曳。车上人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将道路两旁的风景尽收眼底,感叹丰收的美好。前方不远处一排整齐的厂房,正是调研组一行即将要到达的地方——武川县鼎盛手套编织缝制厂。

正在缝制编织袋的孙毛眼老人(左一)

武川县鼎盛手套编织缝制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乌兰不浪村委会的扶贫项目车间,也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个京蒙扶贫协作产业车间,主要生产用于马铃薯、葵花等农作物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编织袋和劳保手套。

调研组一行还未走进厂房,就隐隐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在厂房内的一排工作台前,四位老人正坐在那里,一边愉快交谈、一边完成缝制编织袋的最后一道工序——缝制编织袋抽绳。坐在最左边的孙毛眼老人手上动作飞快,穿针引线,十分干净利落。

今年70岁的孙毛眼老人是低保贫困户,家中的4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顾不上照顾老人,平时都是村中的扶贫干部帮忙买生活用品。“别人都在家里打麻将、玩纸牌,我就出来赚点钱,买点吃的喝的。”孙毛眼老人说道。

据了解,四位老人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正缝制的编织袋是用来装土豆的,每年的3、4月到10月,老人们都会聚集在车间缝制编织袋抽绳。

“年北京奥运会上用的土豆,就是咱们武川专供的。”提起家乡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孙毛眼老人十分自豪。

与调研组交谈的过程中,孙毛眼老人也没有耽误手上的工作,拿起缝袋子的大针快速地缝着袋子。见调研组一行对编织袋成品感兴趣,老人兴致勃勃地拿起其中一个给众人展示,双手轻轻一拉袋子就收紧了。

8月的天气依旧炎热,但在厂房内却感受不到外面的阵阵热浪,厂房内十分凉爽,老人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感到非常舒适。“我每天能做多个,说话这会儿功夫我就能赚4块钱了。”老人骄傲地说道。一提起在厂里的工作,孙毛眼老人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问起工资的结算方式时,该厂负责人陈月军向调研组介绍说:“多劳多得,每缝制一个编织袋的抽绳可得0.04元的工资,每人每天大概能赚20元左右,两到三天就会结一下工资。”

陈月军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年在外创业,如今事业有成。他不忘家乡的贫困群众,回乡办起了编织缝制厂,解决了许多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陈月军说。

武川县鼎盛手套编织缝制厂内景

目前,编织缝制厂总投资万元,建设生产车间平方米、仓库平方米,购置全自动编织袋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各类编织袋万条,年产值可达万元。该扶贫项目通过公司承租经营,已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9名长期参与日常生产工作,雇佣的工人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岗前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能够熟练操作机器后方可上岗工作。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贫困群众观念的更新,以前没有机会学手艺、学技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就业。该扶贫项目让贫困群众在有限的劳动能力下,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保证了脱贫后依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过上了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扶贫

原标题:《勤劳双手编织“幸福梦”——武川县京蒙扶贫协作产业车间调研见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