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自阮孚隐居明招山,明招山开始有了千年传奇;阮孚舍宅建寺,明招千年禅钟敲响,佛教文化崛起,禅香或浓或淡,又飘过了五六百年。其间总是隐而不显,情势一如阮孚。
明招山,何时名声鹊起,何人最早促成其名?阮孚有其功,刘峻(孝标)或许有其小功,但在一千年前,那时阮、刘都还不足以成其事。其功主要当属“婺州明招德谦禅师”。
明招德谦禅师生平小传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生平轨迹略为考述如下:
德谦禅师像
德谦,浙江金华义乌人,柳氏人家子弟,生年暂无考。年方十二岁,出家武义资福院,开始接受禅宗训戒。并出游四方禅寺。
德谦,义乌人,俗姓柳,年十二出家武义资福院,受贝戒,游诸方。(明代《嘉靖武义县志》卷末)
德谦禅师曾为万宁寺、崇恩寺的住持,并奉诏赴京都著述过不少经典名籍。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八)(包胜勇博士《“明招文化”基地和明招寺建设》,《今日武义》年2月27日)
后来德谦禅师来到婺州之智者寺,任住持即首席大法师,自此道声远播,名闻遐迩。
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常不受净水。
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
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
事无语,师乃扑破。自尔道声遐播。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八)(明吴郡华山寺沙门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卷第六)后至婺之智者,居第一座,道声远播。(《嘉靖武义县志》卷末)、(清末何德润《武川备考》人物考·仙释)
谦师未知何时因故左眼失明,当时禅林与地方百姓遂称其为“独眼龙”。
“以失左目,遂号独眼龙。”(《卍新纂续藏经》第64册《祖庭事苑》卷二)
“谦一目眇,众号曰独眼龙。(献征录)”(《嘉靖武义县志》卷末仙释)(清末何德润《武川备考》人物考·仙释)
“后闻婺州明招谦和尚出世。谦眇一目,径往礼拜。招问。甚处来。师曰。闽中来。招曰。曾到大沩否。师曰到。”(《指月录·六祖下第六世·抚州疏山匡仁禅师》,或《五灯会元·疏山匡仁禅师》)
“沩山有句无句。颂云。若将此语定纲宗。孤负明招独眼龙。笑里忽分泥水路。方知千里共同风。”(《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十》)
皆因明招寺久颓,众僧和武义乡绅拜请德谦禅师,前往明招山重新弘法。
众请居明招山开法。
(《嘉靖武义县志》卷末仙释)、(清末何德润《武川备考》人物考·仙释)
丁卯四年(年),德谦禅师开始住持武义惠安寺(即明招寺)。
“丁卯四年(四月以后,梁开平元年,是岁唐亡。丁卯年即唐哀帝天祐四年、此年乃后梁开平元年亦是公元年),禅师德谦住明招山。”
(《卍新纂续藏经》第86册*《宗统编年》卷十七)按:暂系于此,待考。
德谦禅师来惠安寺,即重新“开山聚徒,乃复其旧”,将寺庙改名为“明招寺”。
来明招寺后即“开山聚徒,乃复其旧”。
(包胜勇博士《“明招文化”基地和明招寺建设》,《今日武义》年2月27日)
后梁贞明年间即-年间(按: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氏贞明元年至贞明七年),到福建参禅。请求拜见福州罗山法堂大师即罗山道闲禅师,以一颂呈请参拜。颂云:“自有摩尼真般若,白億毛头随色化,应用玄机常倮倮,秖此摩尼实无价,自后矌劫未鲁迷,一道神光遍天下。”德谦之颂语玄理深合罗山禅师之机缘,于是罗山道闲禅师以之为嫡传大弟子。德谦不久受罗山道闲禅师印记衣钵。
遂为中国禅宗六祖大鉴惠能大师的九世法嗣,传继法系为“……六祖大鉴惠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吾——龙潭崇信——德山宣鉴——巖頭全奯——福州羅山道閑禪師——明招德谦……”
大鉴之八世,曰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其所出法嗣十九人:一曰婺州明招德谦者……。(《大正新脩大藏经》第51册《传法正宗记》卷八)
德谦禅师住持明招山重新弘扬佛法,四面八方前来礼佛者于是充满佛堂禅室。
众请居明招山开法,四方来禅者盈于堂室。
(《嘉靖武义县志》卷末)、(清末何德润《武川备考》人物考·仙释)
“明招德谦禅师。……靡滞于一隅。激扬玄旨。诸老宿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者。尝到昭庆。指壁画问僧。那个是甚么神。曰护法善神。师曰。会昌沙汰时。何处去来。僧无对。师令问演侍者。演曰。汝甚劫中遭此难来。僧回举似师。师曰。直饶演上座。他后聚一千众。有甚用处。僧礼拜请别语。师曰。甚么处去也。次到坦长老处。坦曰。夫参学。一人所在亦须到。半人所在亦须到。师便问。一人所在即不问。作么生是半人所在。坦无对。后令小师问师。师曰。汝欲识半人所在。祇是弄泥团汉。清上座举仰山插锹话问师。古人意在叉手处插锹处。师召清。清应话。师曰。还梦见仰山么。清曰。不要上座下语。祇要商量。师曰。若要商量。堂头自有一千五百人老师在。又到双岩。岩请吃茶次曰。某甲致一问。若道得。便舍院与阇黎住。若道不得。即不舍院。遂举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且道此经是何人说。师曰。说与不说。拈向这边着。祇如和尚。决定唤甚么作此经。岩无对。师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祇如差别。是过不是过。若是过。一切贤圣皆是过。若不是过。决定唤甚么作差别。岩亦无语。师曰。噫雪峰道底。师访保宁。中路相遇。便问。兄是道伴中人。乃点鼻头曰。这个碍塞我不彻。与我拈却少时得么。宁曰。和尚有来多少时。师曰。噫洎赚我踏破一緉草鞋便回。国泰代曰。非但某甲。诸佛亦不奈何。师曰。因甚么以己方人。”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八)、(明吴郡华山寺沙门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卷第六)
德谦禅师禅悟境界高深,一些禅籍多见散录的德谦禅师弘法时之公案、机锋、偈语、授经、示颂、开悟等,也就是说他遗传禅语机锋甚多。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八)
直接发生于明招的比如,问:“承师有言,我住明招顶,兴传古佛心。如何是明招顶?”师曰:“换却眼。”曰:“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汝还气急幺?”师有颂示众曰:“明招一拍和人稀,此是真宗上妙机。石火瞥然何处去,朝生之子合应知。”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八)
其禅法机理亦为时人称颂。
“从上来唯德山、临济、罗山、明招、赵睦二州、云门辈颇似个体才,其余根器有利钝,得之有深浅矣。至于极处,固无二致,而其用处有妙不妙耳。”
(《卍新纂续藏经》第70册《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卷第三“示觉长老”)
其机锋禅理,常人又难以领会,所以德谦禅师的佛法公案时有失录。
“德谦禅师居武义明招山,道风远播。机锋峭峻,不逊云门雪宝;非深透禅理,不能领会。故不录其公案。”
(《金华征献略》卷十六第9叶)
谦师先后至少有三首禅诗流播较广。《颂古》:“声振大千龙虎伏,无人解和法王才。言下便明犹是钝,顿教千眼一时开。”(《卍新纂续藏经》第65册《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一点曾无异,微尘劫不增。百千诸佛眼,同共此灵明。”(同上卷二十二)“廓周沙界圣伽蓝,满目文殊接话谈。言下不知开佛眼,回头只见翠山岩。”(同上卷二十七)
后载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卷四十五,据《祖堂集》、《景德传灯录》辑其诗三首。
年(后晋开运二年)之前,还是在住持明招寺期间,德谦禅师还与温州照和尚(即义照禅师)合力,创建完成了武义县东南十五里处的金柱寺(后曾改名宝岩敎寺)。金柱寺与明招寺相距十几里路,隔讲堂山、永康江相望。金柱寺遗址在金柱山北麓。
(明嘉靖《武义县志》卷五寺观)
年或年(即后晋丙午开运三年,或后汉丁未天福十二年),德谦禅师临终。
(《卍新纂续藏经》第86册*《宗统编年》卷十七)(《卍新纂续藏经》第85册《佛祖纲目》卷三十四)按:暂系于此,待考。
临迁化。上堂。一百年中祇看今日。今日事作幺生。吾住此山四十年。惟用一剑活人眼目。乃拈巾曰。如今有纯陀幺。提向诸方。展看作掷势。僧问。纯陀献供。末后殷懃时如何。谦曰。莫相孤负好。问和尚迁化。向什么处去。谦举起一足曰。足下看取。问百年后以何为极。则谦提巾便掷。
(《卍新纂续藏经》第85册《佛祖纲目》卷三十四)
师住明招山四十载。语句流布四方。
师住明招山四十载。语句流布四方。(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卷第六)
临终时,对众僧口占一偈颂(禅理诗)完毕,德谦禅师端然坐式迁化(逝世),有其塔(高僧墓塔)存此明招山。——临迁化,上堂告众,嘱付讫,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抬起一足曰:“足下看取。”中夜问侍者:“昔日灵山会上,释迦如来展开双足,放百宝光。”遂展足曰:“吾今放多少?”者曰:“昔日世尊,今宵和尚。”师以手拨眉曰:“莫孤负幺?”乃说偈曰:“蓦刀丛里逞全威,汝等诸人善护持。火里铁牛生犊子,临歧谁解凑吾机?”偈毕,端坐而逝,塔院存焉。
(《五灯会元》卷第八)(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卷第六)
后周广顺二年壬子(),有“明招院寿塔碑”,立存在明招院。“《明招院寿塔碑》,周广顺二年,在武义院。”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补阙》卷一婺州
德谦禅师住持明招寺达40年之久,尤其功德圆满,故禅宗史上通称之为“明招德谦禅师”,全称“婺州明招德谦禅师”,简称“明招谦”“德谦禅师”“谦”。
(《五灯会元》卷第八)(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卷第六)(《大正新脩大藏经》第51册《传法正宗记》卷八)(《卍新纂续藏经》)等
按上述推论,德谦禅师至少生活到了65岁以上。
德谦禅师法嗣至少有六人。
“大鉴之九世,曰婺州明招德谦禅师。其所出法嗣六人:一曰处州报恩契从者、一曰婺州普照瑜和尚者、一曰婺州双谿保初者、一曰处州涌泉究和尚者、一曰衢州罗汉义和尚者、一曰福州兴圣调和尚者。”
(《大正新脩大藏经》第51册《传法正宗记》卷八)
也就是说,明招寺成为婺州、处州、衢州、福州等地六大寺院的禅宗祖庭,明招德谦禅师乃其祖师。
德谦佛学著作甚丰,多流传于日本,名扬海内外。其人其事后被日本禅学院所编《中国个著名和尚》(中国のの有名和尚)一书收录,引得日本佛学家纷纷慕名来明招寺寻根朝圣。
(包胜勇博士《“明招文化”基地和明招寺建设》,《今日武义》年2月27日)
明招德谦禅师的人生意义
明招德谦禅师的历史意义
01
其始其中其终,明招德谦禅师均在武义。可谓是武义的“护法长老”。
第一、德谦禅师是明招寺的中坚,是明招寺中兴长老,是明招文化三足鼎立之一。虽然从明招山史迹来初看,德谦禅师及其明招寺,似乎只是武义民间第三个有记载的领军人物,武义民间第三个人才集聚平台。第二个是南梁刘峻及其筑室讲书之明招山附近县东讲堂山,第一个是东晋阮孚及其隐居之明招山。但是从史迹隐显之角度来看,刘峻之历史记载仅限于此,其显性活动已被武义官民记忆所遗忘,阮孚则主要是消极避世养生,他不可能显性活动,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隐性的。所以,德谦禅师及其明招寺,实可谓是武义民间社会第一个有记载的领军人物,武义民间社会第一个人才集散平台。
第二、德谦禅师使明招山变隐性为显性,即从隐逸僻山,演变成释家显山,隐逸山——礼佛名山;促使一时消极的隐逸出世的山风,转变为长期积极的修炼出世的山风。
明招寺在德谦禅师座中,不仅仅是礼佛名山,还发展为悟禅名山,提升了禅寺的声望。也就是说,自阮孚晚年舍宅建寺以后,就出现了佛教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明招山的香火盛名期,在后唐时期德谦时代。
明招德谦禅师造就明招寺有了“明招法嗣”。“明招”之称谓,成为禅宗专用名称,禅宗史上一个亮点,也成了明招寺后来名僧的身份冠名号。
比如明招子卿禅师(《续传灯录》卷十九目录《大正新脩大藏经》第51册),金华武义明招文慧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2册《五灯全书》卷三十九),婺州明招微禅师、婺州明招观禅师(《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十八之卷《卍新纂续藏经》第79册),婺州明招宏度梁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82册《五灯全书》卷第九十四补遗)等。
到了宋乾淳年间开始,明招山正式迈入儒学时代,又开始出现了“明招学者”的儒学史称,被载入《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丽泽诸儒学案序录》
明招德谦禅师完成明招中兴,促使明招道声大盛,香溢四方,招徕各界名士莅临,从而加快了武义山区县的改变步伐。综上所述,明招山至宋已成共识的“婺之名山也”(《东莱吕太史文集·处士徐意元先生墓志铭》)。
也就是说,只有当时僧俗两界各色人等不断慕名而礼明招寺,明招寺及其明招山才会不断声名日隆;只有明招山成为“婺之名山”,才能吸引更多的僧俗两界名人到此礼佛、游览。直至后来引来了南宋儒学一流的领军人物吕祖谦,形成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才集散平台。
武义“众”人议定延请引进德谦禅师,这是武义有记载的官民首次成功引进高素质人才的优秀成果之范例,其延请方式固有其妙,可惜已不可考。
但结果值得后来人永远深思:为什么当时如此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前景,能够请动如此一位高僧,为什么德谦禅师会舍弃智者寺宝座,来到明招山另起炉灶,一干4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招德谦禅师的现实意义
02
他的一生对僧俗两界之人生,小悟至少均有“五启迪”:
第一、从小立志,一生信仰。一旦追求,终身弥坚。从12岁开始,大约至少50年,一日不懈,哪怕困顿,哪怕失明,笃行不辍。
第二、四处拜师,不辞辛苦。不是混饭吃,而是深得精髓,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磨砺阅历,不是交友闲聊,而是明悟禅理;不是为了得取嫡传名分,到处招摇撞骗,而是为了弘扬佛祖大法。
第三、随时悟禅,不辍机缘。他的顿悟、他的机智、他的禅锋,非常人可比,非智者不可理喻,非高僧不可近。贵在“随时”,缘在“不辍”,但都不是利用小聪明,不是随时随地老是捉弄人,而是为了弘法,争取机缘,示人开悟。
第四、不吃老本,开拓创新。不因为成为罗山道闲禅师之法嗣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不因为当过多处住持、到过京城,而留恋“梁园”;更不因为当上了名刹智者寺“长老”,就坐吃老本不进取了。他的开拓性、创新性,高能量,不仅仅在他的“机锋”里。
第五、建寺守寺,传禅光大。他辞去热气腾腾的金华北山智者寺宝座,应众请来到百里外凉飕飕的山沟里,面对的只有一片明招山风光,一滩阮孚舍宅建寺遗址,默默静下心来,吃苦耐劳,重新白手起家,到处化缘,几年后使“惠安寺”“复其旧制”,慢慢弘法,悄悄授徒,四十年不离不弃,终达彼岸。不仅创出本寺辉煌,还带动周边,如金柱寺。
总之,德谦禅师,一生使命感特强,悟定性特高,禅理性特深,范例性特鲜。令人感佩!在他的座下,明招山开始成为浙中名山。
作者简介:明招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副秘书长;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档案与文献收藏研究会理事、武义县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
附录:
一、中国禅宗六祖,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达摩(公元?—年)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惠能(公元-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二、罗山闲。《补续高僧传》。罗山道闲禅师。长溪陈氏子。出家龟山。年满受具。遍历诸方。尝谒石霜。问。去住不宁时如何。霜曰。直须尽却。师不契。乃参岩头。亦如前问。头曰。从上他去住。管他作么。师于是服膺。闽帅饮其法味。请居罗山。号法宝禅师。僧辞保福。福问。甚处去。曰。礼拜罗山。福曰。汝向罗山道。保福秋间上府朝觐大王。置四十个问。头问。和尚忽若一句不相当。莫言不道。僧举似师。师呵呵大笑曰。陈老师自入福建道洪塘桥下一寨。未曾见有个毛头星现。汝与我向从悈道是。陈老师无许多问头。只有一口剑。一剑下有分身意。有出身路。不明便须成末。僧回举似福。福曰。我当时也只是谑伊。至秋入府。师特为办茶筵请福。福不赴。却向僧曰。我中间曾有谑语。恐和尚问著。僧归举似。师曰。汝向他道。猛虎终不食伏肉。僧又去。福遂来。临迁化。上堂集众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测。乃令东边师僧退后。又展右手。令西边师僧退后。乃曰。欲报佛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也珍重。言讫莞尔而寂系曰。岩头门下得法者。传灯现录六人。而二彦一闲最著。僧统仅传瑞岩彦。而玄泉彦与闲归不载。予故表之。使知黄龙明招二公所自出也。
END
▲千载贤哲风缥缈落明招
往
原标题:《明招山何时成为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