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永续精神写在第74个日本投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题:铭记历史 永续精神——写在第74个日本投降纪念日新华社记者74年前的8月15日,经过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终于听到了梦寐以求的喜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永存史册的伟大胜利。74年后,在这个象征着人们从战火走向和平的重要纪念日,各地群众纷纷聚集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抗战纪念馆,缅怀抗战英烈,从先辈身上汲取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记者近日在陕西、辽宁、黑龙江、云南、内蒙古等地了解到,不少革命和抗战纪念馆正在不断应用新技术形态传承抗战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从历史教育中受到感染,成为抗战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小标题)走,到历史现场寻找前辈奋斗的足迹车出延安城,行驶50公里后,便至南泥湾。立秋刚过,成片的荷花、向日葵、稻田把南泥湾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篮”。15日,在南泥湾景区的稻香门,尽是摄影留念的参观者。抗日战争时期,南泥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1941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在这里一边练兵,一边垦荒,为前线将士送去粮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近年来,南泥湾不断探索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每天这里都有五六千名游客前来参观。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南泥湾已接待游客约120万人次。老党员侯秀珍今年74岁,是南泥湾的志愿讲解员。她的公公刘宝斋是八路军359旅的一名副连长。受老一辈的感染,年轻时,侯秀珍就带领全村妇女上山种树,为光秃秃的山岭披上绿装。如今,老而不休的她每天都要给参观者讲解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的变迁。“我对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说,现在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人,但是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得来的。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侯秀珍说。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武明光的目标。他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这里的很多抗战遗址、烈士陵园都散落在山里。”如今,“红色柏油路”串联起散落在山中的抗战遗址和纪念馆,组成参观环线。“参观者能身临其境看到当时的生活和作战环境,更能感同身受。”武明光说。(小标题)看,新技术让历史“活”了起来庄严的入场仪式结束后,穿过由14根抗战时光柱制造而成的时空隧道,孩子们穿越回到东北抗战时期。体验馆中心的圆桌上,放有赵一曼、杨靖宇等抗日英雄的卡通涂色卡,这些涂色完成的卡片经过平板电脑扫描,就能显示出人物的3D虚拟成像。这是记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儿童体验馆看到的场景。作为国内第一家以抗战历史为主题的“儿童体验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数万名儿童前来体验。为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将纪念馆打包“装进了口袋”。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因此,他们专门设计推出了相关软件,游客只需要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