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正午,阳光恰好,蜿蜒起伏的山脉将寒凉的秋风阻挡在山的另一边,身在山谷,举目仰望,错缝垒砌的秦长城天盛城段就这样突然呈现于眼前。秦长城一如既往地静默,而我们用欢呼与惊叹与秦长城热烈“握手”,这是一场穿越了多年的相遇。05:16被聚焦的历史眼前的秦长城天盛城段巨石圆润,颇似固阳大仙山上的石头,却将厚重的长城建得稳固、结实。这段长城虽然保护得较为完好,但历史久远,其中也有被侵蚀破坏的部分,从而形成河槽。据说河槽底下有两个泉眼,夏天有清澈的潺潺流水淌过,但此时已经过了雨季,我们只依稀能看到些湿润的沙粒,柔软的沙粒里钻出些许碧绿的小草。▲固阳秦长城天盛城段被河槽隔为两段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盛夏时节,大部分游客会选择去秦长城康兔沟段,来天盛城段的人很少,一是找不见,二是由于道路颠簸,普通家用轿车进不来,实际上这里的秦长城风光更加幽静、壮美。“这里的秦长城修复了1.3公里。你看这里的石头是圆的,但过了这段山脉,石头就不是这样了。”固阳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苏永利介绍。实际上,天盛城段只是秦长城很小的一个局部。从文献可知,整体的固阳秦长城呈东西向,横贯于固阳县中部。东由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庙沟乡黄家村进入固阳县境内,起自银号镇陈家村东南0.9公里处,沿阴山北麓色尔腾山北坡上缘蜿蜒西行,经银号镇靳家沟南、大庙北、小窝兔南、三元成北和耳驹沟南,金山镇天盛城、车铺渠北、四成功北、康兔沟和天面此老北,西斗铺镇后西永兴北、邬家边墙壕北,止于王如地村西1.5公里处,西偏北进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东北部小佘太镇永新村东北,境内长城墙体全长95.公里。▲一块块巨石被垒砌成坚固的长城一块块巨石被垒砌成坚固的长城,与当时的中原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有关。包头博物馆讲解员孙扬介绍,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修筑了长城,其中有一段横贯于包头市固阳县中部,全长90公里左右。秦长城每一段都不太一样,而且大多是用阴山上的石块错缝垒砌而成,所以比较坚固。固阳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苏永利解说得更为形象。穿行在色尔腾山北坡的山间峡谷里,苏永利指着一段秦长城告诉记者一行人,“秦长城主要是防止匈奴骑兵,有了长城,马就过不来了。修建长城是就地取材,碰到石头,就用石头砌,碰到土,就用土垒,碰到山比较险峻的地段,直接不修了,利用山险作为长城的一部分。”▲延绵不断的秦长城秦长城遗址被发现源于93年前的一场科学考察。年5月,由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北京出发,到达绥远省。“他们原本是要去白云鄂博和达茂旗的,发现路边还有长城,当时他们以为是汉长城。确定是秦长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介绍。张海斌是研究秦长城的专家,曾撰写过有关秦长城的学术论文。张海斌回忆,年,著名考古学家贾洲杰、李逸友先生曾调查了银号镇的一段长城。年-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对秦汉长城做了专题调查。年-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李逸友先生再次对包括固阳秦汉长城在内的内蒙古长城做了专题调查工作。年在天面此老段石筑长城墙体上调查发现长城岩画幅,以北山羊、骆驼等动物图案为主,亦见有骑马、骑驼及舞者等人物形象。▲秦长城岩画在包头博物馆陈列内蒙古古代岩画的5号展厅里,可以看到一段秦长城的微缩景观,长约3米多,宽约2米,石头全部采集自固阳县阴山之上,展厅一侧墙壁上则悬挂着拍自秦长城上的岩画。“秦长城垒砌好之后,人们在蹲坐或站立的位置,均发现长城上面有岩画出现,我们把这些岩画称之为长城岩画,一共发现了有多幅,既有北山羊等动物造型,也有人物造型。据推测,这些岩画很有可能是当时守城的士兵记录和绘制上去的。”在讲解员的讲述中,你可以尽情展开联想:在守卫长城的孤寂生活中,士兵随手捡起石块,用锋利的部分在城墙上绘制奔跑的北山羊、人物……这些岩石上的简单画作,历经大自然的侵蚀与战乱的洗礼,至今依然清晰可辨,从而为我们留存下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些一人高或半人高的岩画,对于岩画的断代亦是有帮助的,它的出现肯定是在长城建完以后,说明长城虽然是一个军事防御工事,但并没有阻断游牧民族在这边栖息、生活、繁衍……被修正的长度首次被发现之后,秦长城神秘的面纱一点点被掀开。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在文献里回忆,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组织专门队伍对秦长城做了首次较为系统的调查,编写出版了《固阳秦长城》调查报告。年9月-10月,挂靠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组建包头市长城调查队,按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长城资源调查标准、规范,对固阳秦长城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调查。▲鸟儿飞过天空,秦长城静静矗立在山间,巍峨雄壮。固阳县文管所所长落和平是其中两次秦长城调查的亲历者。年夏天,由当时在包头文物管理处(现包头市文物研究院)工作的刘伟带队,当年还是固阳县文物管理所普通工作人员的落和平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夏月胜、任喜贵参加,对秦长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风餐露宿不足以说明当年的辛苦,“我们是徒步对秦长城进行考察的,上了山很难再下来,所以我们早上特意多吃点,中午不吃饭,到晚上再下山借住到村民家中。”第二次秦长城资源调查的参与者则有李烈、李向军、肖鹏飞、邓宏伟和落和平,第三次秦长城资源调查则是由苗润华、杨建林、魏长虹参与。落和平所长回忆,过去,居住在秦长城附近的村民并不知道这些城墙是秦长城。文物考古队员夜宿村民家中,双方闲唠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对话。“这里哪能有长城?长城在北京呢!”在这些村民的朴素认知里,祖祖辈辈居住的这片地方的城墙是“成吉思汗边墙”。后来在文物考古队员的不断“补课”中,村民们才知道并相信,“成吉思汗边墙”其实是秦长城。▲秦长城附近的村庄,村民利用旅游资源发家致富。在秦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一边徒步丈量着秦长城的长度,一边惊叹于先人的智慧:固阳秦长城沿山脉与丘陵蜿蜒起伏行进,墙体外高内低,旨在借助山势,居高设防,易守难攻,以实现防御功能的最大化。雄壮的秦长城,墙体就地取材,石料充足的山地一般都是构筑石墙,土壤充裕的地段则改筑土墙,土、石墙交替,表现出墙体修筑上的灵活性。在总长95.公里的长城墙体中,石墙为51.公里,约占墙体总长的53.5%。这也是秦长城历经余年仍然保存较好的一个主要原因。考古工作者还在长城墙体沿线发现有水口、台阶、护坡等附属设施,见证了古人的建筑智慧。长城沿线每隔米左右,在地势较高处设有烽燧,借助山势,易于登高望远。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了此段长城,这段传说千古流传……▲秦长城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历时一个月的秦长城资源调查意义重大,不仅修正了固阳县秦长城总长度并非先前所认为的公里,也不是后来估算的80公里,而是95.公里。另外,经过沿线调查,明确了固阳县秦长城沿线共有烽燧座,马面4座,障城5座,岩画幅。“经过此次资源调查,我们不仅掌握了秦长城的最基础数据,而且现在秦长城都有编号,并且上报国家了,如今一说哪一段哪一段我们都知道。”落和平说,这对于秦长城的保护意义重大。光阴荏苒,静默的秦长城不会说话,但在它的一砖一石里浓缩着先人的智慧和表达,透过这些斑驳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我们得以与他们目光交接、情感相通、心灵交融……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曾以一句简短的话评价固阳秦长城:“固阳秦长城是我国早期长城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亮点。”(来源:包头晚报记者:青萍,李强,孔韦唯;编辑:贺怡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884.html